新聞資訊
給穿山甲找個“家”
發布時間:
2020-07-06
來源:
作者:
福建恒達教育裝備
近日,接到某學院建設標本生態綜合館,并標本修復項目工作。曾幾何時,在中國南方有著大量的穿山甲,身披堅硬鱗甲,喜歡生活在野外的小動物如今卻成為不少人的盤中餐。近些年來,隨著人類的捕獵,穿山甲已經成為全球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中受害最嚴重的哺乳動物。
一件標本承載著豐富的人文信息和歷史價值,“修復的過程中,通過標本的簽名、留下的痕跡等線索,修復者能推斷它的制作過程、使用的材料、工具、工藝以及經歷的事件等。修復的過程就是和原作者的對話。原作者技術好不好馬上就能知道。修復的過程中能讀出當時的時代信息。比如,有一段時間這個行業用石膏特別多。而現在采用更多的新材料。這些人文信息都在標本上記載了下來。當修復一件大師級標本時,修復者能夠學到原作者的先進思維和理念。
通過復原穿山甲的生活環境,營造出正真的“自然”場景。整個場景,使參觀者對穿山甲的生活環境有更直觀深入的了解。
作品主題:《深秋》
恒達標本原創設計:盧啟龍 余路遠
作品介紹:枯藤老樹昏鴉,落葉知秋無情。穿山甲在亞洲被廣泛獵殺,以作為食物及傳統藥物使用。該物種在其原生棲地均大幅減少,雖已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》(IUCN) 201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.1,但由于相關法律疲軟,以及市場對穿山甲的需求旺盛,亞洲穿山甲在東南亞的很多地區已經滅絕。展柜中穿山甲仿佛是已經滅絕的雕塑,站在墓碑中,在流淚在呼喊,秋風落葉的凄涼,與左側那生機勃勃的場景相比,讓人不禁思考,我們的將來是要繁花似錦還是悲痛落淚。
穿山甲生態場景設計成品
標本館建設一角
標本館建設一角
標本館建設一角
標本館建設一角
相關資訊
10月25日—28日,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,省教育廳、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開幕。山海恒達科技以其在教育裝備領域的創新成果,吸引了眾多教育界專業人士的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