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
標本制作師-----為逝去的動物賦予新生
發布時間:
2020-06-04
來源:
作者:
你知道標本制作師嗎?
你了解那些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是如何制作的嗎?
在山海恒達你會看到擁有魔法的一群人,
在他們手中,飛禽走獸可以“死而復生”,
每一件標本,都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。
標本師是一個冷門職業
提到標本我們第一反應可能會聯想到影視中的人體標本、骨骼標本等令人驚悚的畫面,或是在自然博物館里看到的恐龍化石標本。
標本的種類很多,包含浸制標本、干制標本、骨骼標本、塑化標本、剝制標本等。其中,剝制標本是將動物皮張連同上面的毛發、羽毛、鱗片、角等衍生物一同剝下制成的標本,主要應用于獸類、鳥類、魚類、兩棲爬行類。
動物標本師是一個冷門職業,生活中我們似乎離標本師這個職業很陌生,他們的工作遠也比我們現象中的復雜。
“標本制作是一門綜合技藝,動手能力、解剖學、雕塑審美、豐富的動物學知識缺一不可”。
作為一名標本制作師,首先要熟悉動物學和解剖學,對動物身體內部的肌肉結構、生活習性都要非常了解。其次是需要有良好的美術和雕塑功底,這樣才能還原動物生前最真實的樣子,制作出鮮活、傳神的標本。
動物標本是怎么制作出來的?
標本看上去很美,但制作過程卻沒有那么容易,所有的程序都必須非常精細——解剖、除脂肪、皮張鞣制、設計造型、假體雕塑、縫皮整型……
剝制標本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:
第一步
數據收集:拍照、測量動物各個部位的尺寸。
第二步
皮張處理:將皮張洗凈,去除脂肪和肌肉,再用化學試劑對皮張進行鞣制。
第三步
假體制作:利用聚氨酯發泡、聚苯發泡等材料雕塑動物的姿態,并雕刻出動物的肌肉肌理。
第四步
上皮縫合:縫合剖口時,要盡量利用皮張體表的衍生物來隱蔽縫線。
第五步
整形:在制作剝制標本的過程中,整形工作是很重要的。制成的標本是否生動、逼真,與整形有著密切關系。整形工作包含毛發梳理、儀眼安裝、上色等。
動物的皮張是來自動物園內自然死亡的動物,并經過相關林業主管部門批復獲得才能制作標本的。
將死亡的動物制作成標本,主要是為了保存動物的形態、分類標志等生物學基本數據。這不僅能夠為科學研究服務,同時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基礎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動物標本是讓死亡的動物“復活”。
其次,在珍稀野生動物越來越少的當下,將已逝去的野生動物制作成標本,展示在公眾面前,不僅能讓大家親近自然,也會喚起更多人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對生態的珍惜。
恒達制作動物標本有近四十年生產的歷史,為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、北京大學、復旦大學、北京師范大學等各教學科研單位提供標本。采用國際先進的制作工藝,在儀眼研發、皮張鞣制、假體模型等制作工藝上不斷取得突破,與國際最新技術接軌。
相關資訊
10月25日—28日,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,省教育廳、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開幕。山海恒達科技以其在教育裝備領域的創新成果,吸引了眾多教育界專業人士的目光。